查看原文
其他

微享 | 校园记者:成长总是苦乐参半

新媒体部 西大新传媒 2020-09-01


        采访、写稿、拍图,对于记者来说,三件事便构成了这个职业。简单的六个字,但要做到极致着实不易。

        对许多人来说,“忙碌”、“不分昼夜”便是记者生活的概括,而这样的标签,同样出现在还未进入社会的校园记者身上。“为了追求事实、还原社会百态而冒着危险不分昼夜地工作。”在来自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的李典看来,这便是校园记者留给他的最深刻的印象。

        那么这样一个工作对于校园记者来说,有着何种意义,又带给了他们什么样的经历和感悟呢?

源于热爱,知难而进

        各大活动的现场、舞台的边角、运动场上扛着相机跟着运动员一起跑动,校园记者的身影总是出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。


        “立志做一名新闻行业工作者,是高三那年便坚定的想法。”雨无声网站新闻部部长封小玉从事校园记者工作已经两年,为了离自己的目标更近一些,她毅然加入了校园记者的行列。性子不算大胆的她在“抢稿大战”中,还是托了搭档的福才得到第一次写稿机会。成长总是苦乐参半,被骂过、被毙过稿,两年的磨砺,她已经能够轻松写出“漂亮”稿子,如今还能给学弟学妹修改稿件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除了寒暑假外,我好像真的没有休息时间,每个周末都在忙。”封小玉坦言自己没有周末,尽管嘴上说累,但依然遵从内心的选择坚持去担好一个校园记者的责任。


        采访时间与自身课程冲突、采访对象不配合、资料缺乏等问题令许多校园记者都感到挫败。新闻传播学院15级学生邓显宽刚成为见习记者的时候,便因采写上的不顺利一度想要放弃,但最终他还是克服困难坚持下来:“看到自己稿件发布在网页上的时候,内心总是会充满成就感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谈及对于这份工作的热爱和坚持,新传媒新闻部部长谢璧徽分享了一段让她感触颇深的采访经历。在参与中国—东盟博览会《快报》采写的工作期间,她接到了一个线索只有“出租车调度”这五个字的采写任务。“没有搭档,也没有更多的线索,地点时间更是不清楚,只有我一个人去写,觉得特别没有头绪,很难完成。”面对这些棘手的问题,她选择了尽可能地解决,找出租点,找负责人,进行采访调查,最终按时按质地完成了任务,稿件也得到了表扬。这一段经历让她相信一点:坚持下去,没有什么是完不成的!



  校运会上,在终点处等待机会抓拍镜头的校园记者们


善于思考,学以致用

        “写的稿子越多,就会有越多的稿子不想写,这是咱们校园记者的一个通病。”教授新闻业务相关课程的老师丁骋如是说。对此,同样负责教授新闻业务课程的老师张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:“不希望我们的校园记者写太多会议和活动稿件,即便写此类题材的稿件,也要善于思考,找寻新角度,才不至于乏味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“校内实习是我第一次将所学到的业务知识运用到实践中,发现自己存在许多缺陷,需要不断地学以致用才能填补。”新闻传播学院2013级学生李怡慧坦言校外实习要求会更高,如果采访准备不够充分,对报道的题材了解不够多,便容易形成固定的模式,难有突破。


        刘小红是新闻传播学院2015级研究生,她告诉记者,本科期间的实习和研究生期间的实习感悟其实有所不同:“前者会更注重学习比如采写、拍摄、剪辑视频新闻的能力,后者则意识到学识、思维的重要性。”在她看来,实践固然重要,广泛涉猎也十分必要,学识增加了,看问题的角度才能更全面和深入,才能成为全能型记者,有好的作品。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文字:谢孟昆 林玲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文字编辑:莫银平 唐婉婉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图片:林玲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编辑:邓达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审核:蓝张宝钰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